分享到:
902

英格兰,晚清式失败

输给乌拉圭之后,赛前又被大吹大擂可争冠的英格兰连小组出线都岌岌可危,被视为现代足球发源地的王国却越来越不适应现在足球的潮流,就像当年的晚清政府,风雨飘摇中,仍在固步自封的死撑。

  • 编辑/Meng 文/李伦特斯
1 2

霍奇森的“洋务运动”:提速却输在太糙

1-2输给意大利,1-2输给乌拉圭,英格兰的世界杯之路近乎走到尽头。对于三狮球迷来说,这有些习以为常了。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英格兰的崩塌会如此之迅速。英国人认为自己的球星世界顶级,可一到国际赛场就歇菜。这多少有晚清时代的样子,尽管有识之士意识到落后,但仓促的改革没能带来成功,到头来还是走上老路子。

连英国人自己都清楚,出征巴西世界杯的这支英格兰实力不是史上最弱,也是最弱之一。《每日邮报》动情的回忆,1998年世界杯时,霍德尔的那支英格兰多么华丽!年轻如欧文、贝克汉姆的才俊,还有斯科尔斯、费迪南德、坎贝尔、希勒等英超支柱球星。但现在呢?霍奇森挑选23人都困难,挑来挑去都是那几张老面孔。

霍奇森也明白,英格兰这拨球员,如果延续落后的长传冲吊战术打法,这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始终没有领会到足球潮流的改变。球员不一定非得很强壮,你看看西班牙、德国,我们再不改变,将来永远不行。”前英格兰主帅霍德尔发出肺腑之言。

英格兰1比2负于乌拉圭,小组出线形势渺茫,苏亚雷斯赛后安慰“队长”杰拉德。

师夷长技以制夷,奄奄一息的英格兰也开始尝试变革。霍奇森展开“洋务运动”,英格兰传统的冲吊打法不再吃香,霍太公沿用利物浦式的快速反击踢法。虽然利物浦是英超球队,但主帅罗杰斯是&西班牙足球哲学拥护者,英格兰赶上潮流,提倡闪电反击、地面配合打法。这是对“旧英格兰”的颠覆,向最潮的战术流派靠拢。这就好比清末新政,绝境之中做出点改革,还是让人看到些许希望。

首战1-2输给意大利,英格兰还是有很大进步。可以回顾2012年的欧洲杯英格兰意大利大战120分钟,三狮军团9次射门4次射正,意大利则是惊人的35次射门20次射正。从这个角度来看,霍奇森的改革,沿用利物浦战术,并非彻底失败。1-2负于乌拉圭,英格兰在控球率(58%对42%)、传球次数上(346对160)都远高于对手,不过英格兰的进攻只开花不结果,斯特林、鲁尼、维尔贝克和斯图里奇的攻击线,想通过快速的短传配合撕开防守,但显然不成功。像霍奇森这样骨子里流淌着英式足球血液的主帅,想要一夜之间将英格兰改造成欧洲先进的闪电反击打法,这是在不现实。霍奇森的改革,好比是洋务运动,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建立现代攻防体系、试图培养杰出人才,想法是好的,可改不了根本。

英格兰前场没有能稳定控球的点,中场出球、掌控能力也相当一般,这种蹩脚的改革不成功,英格兰又走回老路子。踢到最后英格兰开始回到边路传中的打法上,全场比赛29次传中比对手多10次,62次长传球也高于对手,在直传球上,英格兰为0。

霍奇森心目中的改革,只是一场“洋务运动”,改变不了英格兰落后的事实。作为442的鼻祖,英格兰在至少40年的时间以此为荣,希勒这样的高中锋,贝克汉姆这样的传中高手,是英式足球最好的代言人。在人才断档时,霍奇森改革4231,但缺少能配套的球员。

4231的快速反击,需要前场流畅的配合和一脚传递——可以参考皇马C罗、贝尔、本泽马、迪马利亚的反击风格。但英格兰没有苏亚雷斯、范佩西、罗本,青春风暴、战术改革也只是浮在表现。[详细]

青训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理念落后

当德国、西班牙、荷兰甚至日本的青训形成规模气候,金字塔型的人才供给模式,自下而上统一的足球风格,确保精英阶层的稳定和强大,这才有德国、荷兰在世界大赛的风光。西班牙虽然小组出局,可拉玛西亚、卡斯蒂亚等青训营源源不断输出优质人才,保证国家队层面的风格一致,战术打法上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这些欧洲足球先进的国家,在人才培养上好比是管理严格、设备先进的工业流程。

相比之下,英格兰这些年少有新星冒出,很明显问题出在青训上。如果说德国、荷兰的人才培养是工业革命般先进的话,英格兰在青训这一块还停留在小农经济上。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既封闭又落后,应该是早就被淘汰的时代产物。不过英格兰这些年光是注重富丽堂皇的宫殿建设,却无法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

英格兰的青训荒废到什么程度?《每日邮报》曾做出统计,22年英超历史,本土青训球员代表切尔西出场次数5+的仅有10人!利物浦英超时代青训仅13人为本队出场5+,曼联的这个数字是18,阿森纳是14,明星摇篮西汉姆也仅有16名英格兰青训球员代表球队出场5次以上。如今英超联赛在高度商业化的模式下,各俱乐部不愿把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青训中,反而更愿意在转会市场中挥金如土,从其他俱乐部挖来成品和半成品加以锤炼。所以一家俱乐部20多年才有十多名青训球员出头,可见在青训这块英格兰做得有多差。

小农经济的英格兰青训,还有很多奇葩的政策和规定。数年之前,英格兰青训选秀规定,本俱乐部只能招收在俱乐部方圆5公里以内的孩子。为啥会有如此政策?美其名曰:防止俱乐部的一家独大,让每家俱乐部平衡发展。只有在本地俱乐部踢出名堂,再等待大球队的召唤。这在其他国家是很难理解的行为,按照英格兰这种搞法,出生在万里之外的梅西,是不可能进入拉玛西亚青训营。

强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大特点是无法聚合资金,很难撑起大规模的经济行为。英格兰青训也有这个特点,上世纪90年代英超还有“联赛青训计划”,每年1000万英镑资金用于培养人才,1998年和2001年英超联盟与政府每年各支付500万英镑,但2006年之后,职业球员协会、政府相继撤资。缺少资金支持,英格兰青训只能小打小闹,这几年人才断档,就是当初没投入、没支持的恶果。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事儿,没多少俱乐部舍得猛砸钱,于是每家俱乐部的青训过着自己自足的生活。

“英格兰青训选秀规定,本俱乐部只能招收在俱乐部方圆5公里以内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的海瑟尔惨案,也是导致英格兰青训退步的重大原因,这好像清朝的闭关锁国一样,与外界隔绝的结果是倒退。上世纪80年代初英格兰反思,过去失败不是因为缺少“战斗精神”,而是脱离足球本身。

所以英格兰加强对青训的培养,香克利和派斯利的利物浦为英格兰青训指明道路,传球、控球、盘带、掌控被越来越多的英格兰球员接受。但七年无法参加欧战,英格兰俱乐部五年禁止参与欧战,被迫“闭关锁国”的英格兰又被列强甩在身后。 [详细]

英超成“华丽租界”:本土球员31.4%历史新低

晚清的中国,留着长辫的中国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一群外国人却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国中国”——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意大利人……租界地一片繁华景象。但那是属于外国人的繁荣,与中国人无关。如今的英超,也成为外籍球星的“殖民地”,大部分的精彩,大部分的盛景,是苏亚雷斯、范佩西、阿奎罗这些外来户撑起的。

看看2013-14赛季英超球员构成,很容易得到“英超殖民化”这个结论。2013-14赛季英超一共有509名球员得到出场机会,这509人来自全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349人来自英格兰之外,仅有160人是英格兰球员,比率为31.4%——这创造历史最低!33名法国人,占9.5%;32名西班牙人,占9.2%;27名爱尔兰人,占7.7%;20名苏格兰人,占5.7%;18名荷兰人,占5.2%;15名威尔士人,占4.3%;比利时和巴西各有14人,各占4%;阿根廷有13人,占3.7%。相比之下,西甲的本土率为占61.2%,德甲本土率为54.2%的。

在英超殖民地上,来自本国的球星绝少有当主角的。英超冠军曼城,仅有乔-哈特1名本土球员是主力,蓝月亮堪称是“八国联军”,科特迪瓦的亚亚-图雷,阿根廷的阿奎罗,波黑的哲科,巴西的费尔南迪尼奥,法国的纳斯里,西班牙的席尔瓦,比利时的孔帕尼,主帅也是智利人佩莱格里尼。利物浦的本土化相对较高,但最出彩的人是苏亚雷斯,几乎是一己之力带领利物浦获得亚军。这不,以利物浦为班底的英格兰,1-2输给苏亚雷斯率领的乌拉圭。至于阿森纳、切尔西、曼联,这些豪门俱乐部可以毫不费力的派出全外援首发。

这几年,英超的外援“进口数量”持续增长,2011-12赛季,英超576名球员得到出场机会,362人是外援,本土球员214名,2012-13赛季,英超523名出场球员,341人是外援,182名本土球员,2013-14赛季则是509人,349人是外援,有160人是英格兰球员。从214到182,再到160,本土球员数量越来越少,外援比重越来越大,“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温格的阿森纳一直青睐法国球员,纽卡如今疯狂囤积法国外援,切尔西阵中的西班牙、巴西人越来越多,曼城继续走国际化路线,将眼光放在国际市场上。

进口货成为英超俱乐部的首选,国货则没有了市场,至于远销海外,那简直是痴心妄想。除了英超之外,没有哪名英格兰球员在法甲、德甲、意甲、西甲球队效力。是英格兰不屑于出口吗?当然不是,英格兰的户口本价格昂贵而且质量并非有保证,英超愿意选择技术出色的西班牙人,德甲遍及物美价廉的东欧球员,西甲双雄皇马巴萨,只挑最精英的球员,“英格兰货”很难入法眼。

国内球员质量不高,更没有走出去体验其他联赛风格的顶尖球员,英格兰国家队的选材面窄之又窄。霍奇森无奈长叹一口气:“和1998年格伦-霍德尔相比,我的选择面小多了,当时他有很充裕的空间挑选世界杯名单。”那时候英超好歹优质球星不少,阿森纳的亚当斯,利物浦的麦克马纳曼和欧文,曼联的斯科尔斯和贝克汉姆,西汉姆的费迪南德,纽卡的希勒。

但现在呢?满英超找不到两个顶尖的本土中后卫,一个赛季只有523分钟出场的张伯伦也能入选23人名单,防守比进攻强的维尔贝克是主力前锋…… [详细]

英足总乃“封建皇权”:固步自封无长远规划

英格兰足总理事会或许是这个星球上最传统和保守的协会组织,直到今天,英足总仍然保持93个理事代表的组织架构,而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被选入,并不是因为工作能力或足球经历。这些人毕生混迹于行政化的体制内,对现代足球的业余、对传统的坚持和对权力的固执导致了英足总的办事效率低下,更缺乏长远规划。今天的足总理事会里,英国陆军、皇家空军和海军都各有一个代表席位,甚至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孤悬海外的英联邦国家,也有一席之地。

英足总的办事效率有多么低下?曾经担任过上海申花主教练的威尔金森,在英足总当过技术总监,为了提高青少年足球培训专业程度,他拟定过一个"青少年足球发展大纲",可是为了通过这个大纲,威尔金森说他前后跟七个委员会开会,要征得包括足总执委会、足总国际委员会、足总教育委员会等各个委员会支持后,才能将这个大纲提请足总理事会决议。”

1955年欧洲冠军杯诞生后,保守的英足总便开始了对其的百般抵制,他们愚蠢的认为身为足球鼻祖的英格兰不应该屈尊参加这一劳民伤财的赛事,并禁止联赛冠军参加。曼联不顾英足总反对,坚持要参加。于是英足总排出专门针对曼联的赛程故意刁难。曼联的飞机在慕尼黑遭遇暴风雪的恶劣天气影响,巴斯比爵士向英足总提请延迟英甲联赛被英足总否决,自此埋下祸因。

1989年,希尔斯堡惨案爆发。当时负责调查此事的法官泰勒做出了两份调查报告,在第一份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英国足球存在的球场失修、赛事过于频密、足总和联赛委员会管理不力的各种问题。而第二版的报告,泰勒增加了更多对于职业足球管理机构的批评,例如足总和联赛委员会对于业余草根足球的全然忽视、在青少年培训方面的业余落伍、对球迷正常权益的淡漠、服务型功能的丧失等等。然而最后,英足总只采纳了第一份报告的部分内容,对第二份报告视而不见。而正是第二部分的内容,才长远的影响了英格兰足球的发展。

距离希尔斯堡惨案发生已经25年,然而英足总真正出于未来发展考虑制定的规划却仍只有当时针对《泰勒报告》所发表的《足球发展蓝皮书》,这部蓝皮书的推出也只是为了对抗联赛委员会,并没有真正实施,当时的英足总首席执行官格拉汉姆-凯利就说:"联赛委员会想要在足球事务管理的整体框架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们想从足总手中分权,还想和足总平起平坐,这是我们不可能接受的。

时至今日,英足总仍会不时的表示将和联赛委员会合作重视本土青训,但真到了协商的时候,却往往吵个不休最后无疾而终。英超越来越商业化和国际化,可他们为国家队输送的人才却越来越少,去年英足总主席戴格就曾批评这一现象,他表示:“上赛季,英国球员在联赛球员中所占比例为32%,我们是让这样的趋势继续下去还是对此做些什么?如果这个数字从32降到25、20甚至15,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还能忽视这个问题吗?”

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英足总打算做出一些改变,然而却又不敢太影响联赛委员会的利益,于是他们的新点子就被批评成了歪点子。比如英足总主席戴格正在酝酿的新举动:豪门B队打联赛。

2016-17赛季,在英乙(第四级联赛)和联盟联赛(第五级联赛)之间,成立第五级联赛英丙。英丙由10支英超球队的B队和10支联盟联赛球队组成,英丙球队可以升级,最高升到英甲(第三级联赛),不能晋级到英冠(第二级联赛)。英超B队必须有20名本土球员,19名21岁以下球员。不过这个设想刚一提出,就遭到了英国足球各界的强烈抵触。 [详细]

结语

是推倒重建实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还是继续小修小补等待一场更惨痛的失利被迫变革,傲慢而传统的英格兰人正面临着一次抉择,不管怎样,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旧有的秩序总会被新的体制所取代。

您认为第902期零度角制作如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