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点球终结者的秘密

在最后时刻用克鲁尔换下西莱森,范加尔看似赌博的行为最终帮助荷兰成功晋级。其实点球大战的结果从来都不只是球员的技术比拼,更是些许运气和心理的强大碰撞的综合结局。

网易体育出品

编辑/Pbb 文/JOJO 远风

07/06/14

0

换人只是假象?克鲁尔的取胜之匙是气场

在今天凌晨荷兰和哥斯达黎加的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比赛的最大亮点无疑是荷兰主帅范加尔在比赛临近点球大战的时候,用替补门将克鲁尔换上了主力门将西莱森,而前者则是在随后的点球大战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他2次扑出对手的点球,最终帮助荷兰挺进到了四强。

在赛后,媒体和球迷将赞扬的声音全部送给了荷兰主帅范加尔,人们纷纷称赞范加尔的神奇换人,以及其犀利的看人眼光。因为在克鲁尔登场之后,其在点球大战中确实发挥了神奇作用,不光是扑出了对手的2个点球,而且就是其他没有扑出的时候,克鲁尔也都判断对了方向,这似乎更加证明了克鲁尔“点球门神”的身份。

但是,事实上,克鲁尔真的是善于扑救点球的门将吗?让我们通过其和主力门将西莱森的年龄,身高比对以及过往的扑点球数据来仔细分析看看。

首先克鲁尔之于西莱森来说,并非有着过于丰富的经验。克鲁尔出生于1988年4月,西莱森出生于1989年4月,克鲁尔也就比西莱森大1岁而已,在这样让人窒息的时刻,克鲁尔在经验上并不占据优势。其次,则是两者的身高,克鲁尔身高188厘米,西莱森则是187厘米,两者相差无几,众所周知的是,一个门将扑点球成功与否,与其身高和臂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克鲁尔也没有比西莱森强多少。

最后则是两者过往的扑点球数据。克鲁尔过往20次面对点球的时候,一共才扑出2次,这个数据甚至还不如坐在替补席上的荷兰第三门将沃尔姆。沃尔姆在过往11次面对点球的时候,还扑出过3个,西莱森则是13次无一成功扑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确定,范加尔在最后时刻换上克鲁尔面对点球大战,并非是出于竞技因素来考虑,也不是真的相信克鲁尔是一个扑点球专家,而是在和对手打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战。

哥斯达黎加事先或许会想到比赛拖进点球大战,但是肯定想不到范加尔会换上克鲁尔,中美洲球队或许之前的时候将更多的精力用来研究荷兰主力门将西莱森,但是绝对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是上来了个克鲁尔,范加尔此举显然会给对手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随后,克鲁尔在点球大战的时候多次干扰和挑衅哥斯达黎加的球员,这显然也会让哥斯达黎加人非常紧张。在点球大战中,实际上门将的压力并不大,因为扑不出点球对于门将来来说没有什么可被指责的,但是主罚的球员不同,一旦罚丢就会被疯狂指责批评,显然聪明的克鲁尔很好的利用了哥斯达黎加球员的这个心理。挑衅和扰乱对方球员是很多门将在点球开始前都会做的举动,比如当年的巴特斯脱球鞋,比如格罗贝拉和杜德克的搞怪舞蹈,这些都是可以给主罚球员总成极大和混乱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而今天克鲁尔则是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详细]

pic

运气还是博弈?点球大战里的概率论

在如今,谈到点球大战的时候,任何人都会习惯性的认为,点球大战只是拼运气,其结果只是看门将能否幸运的扑对方向,以及主罚球员是否是那个不幸的“倒霉蛋”。针对点球的问题,《魔鬼经济学》的作者斯蒂芬列维特还和他的朋友一起写了一篇研究程度非常深的论文。

在列维特这篇论文里,他就点球的主罚方向和进球率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如果将列维特的论文进行简要的概括,那么基本可以概括如下:球员一般将点球踢向自己惯用脚的左侧比踢向右侧的进球率高,而如果球员选择向左侧踢的话,那么门将即使是判断对了(或者说是选择对了),那么这个球也有63.6%的概率进,而如果是向右,则打进的几率是43.7%。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即使门将扑错了方向,这个球也不是百分之百就能进的,比如打飞和打中横梁门柱,具体的概率是向左侧踢有5%概率不进,向右则是有10%概率不进。按照列维特的这篇论文,似乎主罚点球已经和球员的技术能力无关了。

有一位门将的话或许会印证列维特的观点。2002年韩日世界杯,西班牙和爱尔兰相遇在八分之一决赛,在点球大战中,西班牙门将卡西利亚斯扑出了对手3个点球,赛后卡西还表示扑点球就是买彩票,需要的是运气,有的时候你可以扑出三个,有的时候你一个也扑不出去。结果随后,卡西就不幸的“印证”了自己的这番话,四分之一决赛对阵韩国的比赛,卡西一个点球都没有扑出。 但是点球真的只是依靠运气么?实际上并非如此,运气有一方面的原因,主罚球员和门将的心理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2008年欧冠决赛在曼联和切尔西之间上演,在赛前,一位巴斯克经济学家伊格纳西奥给了当时切尔西主帅格兰特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伊格纳西奥详细指出了曼联球员主罚点球时候的习惯,遗憾的是,切尔西球员里只有阿内尔卡没有遵从伊格纳西奥的建议,而最终的结果也是腿软怯场的阿内尔卡的点球被气场更强大的范德萨扑出。

那场比赛的点球大战一直进行到了第7轮,最终曼联以6-5战胜对手。在双方的14个点球中,一共才有3个被扑出。刨除特里的脚下打滑以及C罗的长时间停顿导致的自我紧张,实则只有阿内尔卡一个人的点球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失手。切尔西有经济学家在背后支持,出场的球员除了特里和懦弱的阿内尔卡之外,其他5人全部罚进。而曼联的赛前工作做得也不差,除了C罗之外,其他6人全部命中。就如同曼联主帅弗格森说的那样,那个点球能被扑出并非是偶然,而是因为他们的队员非常的清楚对手在主罚点球的时候的习惯,而在主罚球员和门将的心理大战中,气场强大的一方必然是获胜的一方,这再度印证了主罚球员和门将之间的心理博弈是多么的重要。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当时德国和阿根廷竞争四强席位,在比赛进入到了点球大战的时候,莱曼的小纸条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德国队4-2战胜对手。那张小纸条上面记录了阿根廷球员在主罚点球时的习惯,实际上那里面并没有写坎比亚索的习惯,但是为了给对手制造压力,莱曼在第四个出场的坎比亚索上阵前还是故意看了一眼纸条,这个举动给坎比亚索制造了巨大的压力,也导致了起点球被莱曼扑出,而在这之前,莱曼已经成功扑出了阿亚拉的点球,准备更充分的德国则是四罚四中。

此外,门将和主罚球员故意说几句话,以及要求对方重新摆皮球,乃至亲吻皮球,这些举动都是为了给对手制造强大的心理压力。[详细]

pic

不只是两个人的战斗:点球大战更是团队比拼

点球大战不止是球员和门将的较量,还是整个球队的战斗。就像此次荷兰对阵哥斯达黎加的点球胜利,范加尔加时赛最后时刻的换人,缔造了世界杯历史,这是世界杯赛场首次出现换替补门将登场扑点球的战例,由于主力门将西莱森职业生涯从未有过扑出点球的经历,因此,第121分钟换上克鲁尔显然是范帅有意为之。

克鲁尔5次扑救全部判断对方向,且先后拒绝了鲁伊斯及乌玛纳的射门,这绝非他一个人的成就,荷兰队全体球员(尤其是训练中陪他练点球的射手们,还有加时赛结束后为他打气的西莱森)都有贡献;荷兰队教练组成员,尤其是主帅范加尔及守门员教练弗朗茨-胡克(曾出任巴萨、拜仁及荷兰国家队守门员教练,今夏将随范加尔转投曼联),都是幕后运筹帷幄的关键人物。甚至是纽卡斯尔的守门员教练安迪-伍德曼都应该记上一功。毕竟,克鲁尔在他的调教下,也有过联赛扑出兰帕德点球的表现。

在以往的点球大战经典对局当中,也有过团队协作制胜的范例,比如2006年世界杯1/4决赛,德国队遭遇强敌阿根廷,双方120分钟难分高下,只能进入残酷的点球对决。守门员教练科普克将一张早已写好的小纸条递给德国队门将莱曼,上面详细写有阿根廷即将主罚点球球员的罚球特点及方向。这张纸条的确起了大作用,莱曼先后扑出阿亚拉以及坎比亚索的点球,帮助德国队保持了世界杯点球对决全胜的精神并顺利晋级前四。当然,前主力门将卡恩在罚点球之前对莱曼的鼓励和指点也被视为重要因素。

除比赛时的锦囊妙计之外,赛前的充分准备也是必要的。据当年的德国媒体透露,莱曼在沙尔克04的恩师斯蒂文斯拥有一个收集着13000个点球录像的数据库,莱曼在比赛前就拿到了所有阿根廷球员的点球录像,此外,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的布什曼教授带领着40多名大学生对阿根廷所有球员罚点球的过程进行了周密的分析,总结出若干特征,让莱曼做到心中有数。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荷兰就有位叫做扬-雷克尔的教练创建了点球档案库,其中含有数千名球员的索引卡,记录了他们罚点球时的特点及习惯方向,他的小档案帮助埃因霍温在1988年欧冠决赛点球击败本菲卡。1988年欧洲杯决赛,荷兰国门范-布鲁克伦能够扑出前苏联球员别拉诺夫的点球,也是雷克尔的数据库发挥了作用。

因此,点球大战绝非守门员与罚球者之间的单对单较量,而是对两人所属团队的协作能力、职业水准乃至科技水准的全方位考量。当然不能忽视的是,球员的临场发挥尤其是心理建设也起着重要作用,有时候即便所有准备都做到实处,也不一定能够为球队带回胜利(比如2008年欧冠决赛,切尔西就对曼联所有球员的罚球习惯乃至对方门将范德萨的扑球习惯都做了详细统计,但最终还是点球失利)。[详细]

pic

往期回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