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1/4决赛里,也许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也许是由于穆斯塔菲的受伤,偏执的勒夫终于放弃了无锋阵型和控球战术,改回德国人最熟悉的4231和防守反击。此番替补后卫穆斯塔菲受伤,使得队长拉姆回归右后卫,与赫韦德斯分守德国边路,此前一直首发的中卫默特萨克也被拿下,而以多特蒙德中后卫胡梅尔斯和拜仁中后卫博阿滕联合结成铁闸,后腰位置施魏因斯泰格和赫迪拉回归,克罗斯司职前腰,厄齐尔和穆勒分局左右,前面则是36岁老将克洛泽作单箭头,攻城拔寨。
这样的阵型,使德国队减少了控球率,增加了中场拦截和防守的力度。赛前。在德国电视一台的采访中,勒夫曾清醒地说:“虽然全世界的球迷都期待着我们踢出漂亮比赛,但是我们这次世界杯的比赛不踢漂亮足球,而是以取胜为目的。”这次的变阵证明了勒夫的说法:他以牺牲心心念念的短传渗透打法为代价,换取稳健的防守,令德国队重新成为强硬的德意志战车。
在此前的四场比赛中,法国队3胜1平保持不败,打进10球,只丢2球。德国队虽然也是3胜1平,但是表现远没有法国队优异,尤其是后防的孱弱,若非“门腰”诺伊尔的神级发挥,丢球数恐怕不止3个。因此,关于控球打法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勒夫承受了巨大的非议,赛前也释放出信号,德国队将改变控球打法。最终德国以1-0战胜法国队,以最德国的方式杀入了最后四强。在这场比赛中,德国的传球数比前几场少了,控球率低了,但是犯规、抢断增多,德国足球原有的硬度又回归了。
德国在前四场比赛中,一共有高达3060次传球,成功率达到84%,为世界杯八强中最高,而控球率也达到了平均64%,仅次于阿根廷。但是,本场比赛中,德国队的传球数只有400次,控球率只有50.6%,比起之前每场平均差不多760次的传球数,减少了差不多一半,证明德国队更加注重控球的效率,并非数量了。
而在此前,德国四场比赛的犯规总数只有39次,平均每场不到10次。但是本次比赛,德国队抢断24次,犯规18次。同时此前四场比赛,德国队的黄牌总数也只有两张,即赫韦德斯和拉姆两人曾经获得黄牌,德国队因此被善意地嘲笑说是本届世界杯体育公平竞赛奖最佳球队的有力竞争者。但是在与法国队的这一场比赛中,德国队就收获了两张黄牌,正是两位中场大将施魏因斯泰格和赫迪拉在阻挡法国天才小将格里兹曼时,采取的战术性犯规而获得的。仅仅这一场比赛的黄牌数,就已经达到此前四场比赛黄牌数总和,不得不说德国队的确变硬了。
所以,在德法大战的赛后评论中,著名球星绍尔表示:“这是一场战斗的比赛,是一场战斗到最后一秒钟的比赛。德国队的胜利,是意志和团队的胜利,同时希望德国队将继续使用这个阵型。”大概这样的德意志钢铁之师,才是德国队最终进入决赛的条件和保证。[详细]
经历疯狂进球的小组赛和跌宕起伏的1/8决赛(诸多加时赛和点球大战)之后,球迷期盼德法大战会成为一场针锋麦芒的对战。但最后的结果,这场豪门对决踢得相当无聊。德国人放弃传控走回老路子,掐死法国的两翼齐飞;法国遏制德国的中路渗透,切断德国的传球网,两大豪强互掐各自命脉,最后凭借一个定位球,德国笑到了最后。
德国的胜利源于克罗斯任意球传中,胡梅尔斯力压瓦拉内头球破门,这是德国取胜法宝:身体对抗、定位球战术。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下,“矮脚虎”瓦尔布埃纳85分钟仅有1次威胁传球,31次传球6次失误。德国逼抢极为凶悍,瓦尔布埃纳有5次失误丢球,这是全场最高数据。作为边锋的瓦尔布埃纳,全场无一次突破!
格里兹曼本场比赛的首发有些意外,在法国媒体看来,法国应该采用“先肉搏,再冲击”的打法,先用吉鲁作为靶心人物,联手本泽马“折磨”德国防线。当对方后防疲惫不已时,速度更快,冲击力更强的格里兹曼替补出场,加快前场攻击速度,利用突破和一脚传球撕开对方防线。不过德尚让格里兹曼首发,皇家社会边锋表现一般,全场比赛仅22次传球,9次传球失误,成功率仅59%。此外格里兹曼还有2次失误丢球,3次被对手抢断,一共就42次触球,但丢球次数占一半!
世界杯首战3-0击败洪都拉斯,格里兹曼首发出战,和瓦尔布埃纳、本泽马组成3前锋,全场比赛34次传球31次成功,没有丢球和被抢断,4次传中两次找到队友,whoscored给他7.8分的高分,仅次于本泽马。次战5-2大胜瑞士,格里兹曼坐在替补席上,只有8分钟替补亮相时间,无关紧要的第3场法国0-0平厄瓜多尔,格里兹曼首发踢了79分钟,32次传球,84%成功率,送出7次传中。1/8决赛2-0击败尼日利亚,格里兹曼替补上阵30分钟,17次传球,82%的成功率。他的出场是法国取胜的关键,最后一球还是格里兹曼制造的乌龙。
德国成功的掐断法国两翼,让高卢雄鸡飞不起来,法国则掐断德国的传球路线,让日耳曼战车无法正常运转。克罗斯是德国节拍器,不过在对阵法国一战,克罗斯仅有33次传球,其中28次成功,成功率85%。而在小组赛和1/8决赛4场比赛中,克罗斯有394次传球,场均98.5次;过去4场克罗斯388次传球360次成功,成功率92.8%!
在法国凶悍的拦截下,厄齐尔也相当不适应,全场比赛仅有26次传球,22次成功,85%的成功率,仅有1次威胁传球,0射门,两次被对手抢断。要知道,在前4场比赛,厄齐尔一共12次传威胁球,场均3次;4场221次传球,场均55次,成功率90%。德国队一前一后的两大发动机,克罗斯传球从场均98.5次降到现在的33次,厄齐尔场均55次降到本场的26次,威胁球也从场均3次到本场的1次。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国限制德国的中场中路是非常成功的。
法国的边锋失误连连,德国的中场几近隐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两队的防守队员都交出相当完美的数据。左后卫赫韦德斯全场比赛做出9次抢断,4次解围均是有效解围(将对方威胁传球、传中等化解),两次拦截,还制造对方两次越位。拉姆在右路两次抢断,6次有效解围;双中卫胡梅尔斯和博阿滕分别有7次和8次有效解围;法国的中后场也表现优异,右后卫德布希全场5次抢断,埃弗拉和卡巴耶各有4次抢断,整条法国后防线,4人加起来一共21次有效解围![详细]
德国队用最德国的方式1-0击败法国晋级半决赛,18次犯规,24次抢断,51%的控球率,78%的传球成功率仅有两次过人成功,这不像是踢着TIKI-TAKA的德国。要知道在首战4-0屠杀葡萄牙时,德国只有8次犯规,89%的传球成功率,57%的控球率。1-0战胜美国时,德国只有9次犯规,传球成功率92%,控球率67%。
TIKI-TAKA的核心要求之一是高传球成功率,譬如2013-14赛季的巴萨,传球成功率86.5%,拜仁传球成功率86.9%。但对阵法国时,德国队的传球成功率仅有76.8%,这是自2006年世界杯半决赛对阵意大利之后(那场比赛德国传球成功率76.6%),德国在世界杯最低传球成功率。一夜之间,德国足球推翻了过去对传控的痴迷和执着,回到熟悉的节奏上:坚决防守反击,减少个人盘带突破,加强拼抢。
传统的德国球星,应该是鲁梅尼格、贝肯鲍尔、马特乌斯、巴拉克、卡恩式的硬汉,崇尚铁血、纪律、身体。2002年世界杯8-0血洗沙特,成为经典的“以大欺小”式胜利,1米89的巴拉克,1米89的哈曼,1米93的扬克尔,用高空轰炸和冲击力摧垮对手。10多年前德国足球陷入低迷,步伐沉重、老迈,打法落后,只是靠着精神层面上的因素支撑日耳曼战车。2006年世界杯克林斯曼带领的德国是转折点,德国队在本土世界杯上掀起青春风暴,更多的天赋,鼓励个人发挥,德国足球面貌焕然一新。
勒夫接手德国队之后,在克林斯曼的基础上继续改进,2008年欧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德国连续败给西班牙,师夷长技以制夷,德国也转向传控之路。尤其是瓜迪奥拉执掌拜仁,勒夫全盘复制TIKI-TAKA打法。拉姆踢后腰,采用无锋阵型,坚持短传配合,减少传球失误。小组赛首战4-0屠杀葡萄牙,德国的控球大获全胜,但2-2平加纳,1/8决赛艰难淘汰阿尔及利亚,又证明德国的改革并非完美。换上克洛泽恢复传统打法,德国进攻更有杀伤力。
对阵法国,勒夫又让德国回到传统踢法上,克洛泽中锋,穆勒和厄齐尔两边,但踢防反的德国少了最重要的武器:速度。这是德国先天缺陷,世界杯之前最好的速度型边锋罗伊斯受伤,厄齐尔和格策并非速度型攻击手。尤其是格策,德国媒体期盼他成为战车新核心,但3场比赛下来,格策仅有1次威胁传球,两次成功过人,3场比赛还有4次丢球,远不如在德甲场均1.4次威胁球,3.5次成功过人的表现。
许尔勒是唯一的速度型边锋,但指望他作为箭头人物攻城拔寨,这有些不靠谱。许尔勒从来都不是得分好手,2012-13赛季德甲,许尔勒34场比赛122次射门,雄踞德甲射门榜榜首;70次脱靶同样是排名第一。在切尔西时,穆里尼奥曾将许尔勒当单箭头使用过,状态好时过人如麻,还能上演帽子戏法。状态低迷时木桩都过不去,还一次次将皮球打向看台。对阵法国,许尔勒在下半场获得两次绝佳的反击机会,尤其是第82分钟德国4打2的反击,许尔勒无人盯防射门太正,错失扩大领先优势机会。
打反击一定要有前场支点,要么是像C罗式的超级得分手,要么是本泽马式的能组织策应拿球的中锋。但德国想要打反击,不仅缺少优质的速度型边锋,还缺少进攻支点。如果克洛泽年轻几岁,控球、速度、射门准星都不俗的K神能完美胜任9号。但勒夫手上的克洛泽,已经是36岁的老将,2013-14赛季K神在拉齐奥25次联赛出场只有7球2助攻,年事已高的克洛泽,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多次高速短距离冲刺。面对巴西,德国到底是继续用无锋传控打法,还是回到防守反击、拼身体重对抗的传统?留给勒夫的思考时间已经不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