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变硬"反"无能:无罗伊斯成防反速度硬伤
德国队用最德国的方式1-0击败法国晋级半决赛,18次犯规,24次抢断,51%的控球率,76.8%的传球成功率仅有两次过人成功,这不像是踢着TIKI-TAKA的德国。要知道在首战4-0屠杀葡萄牙时,德国只有8次犯规,89%的传球成功率,57%的控球率。1-0战胜美国时,德国只有9次犯规,传球成功率92%,控球率67%。
TIKI-TAKA的核心要求之一是高传球成功率,譬如2013-14赛季的巴萨,传球成功率86.5%,拜仁传球成功率86.9%。但对阵法国时,德国队的传球成功率仅有76.8%,这是自2006年世界杯半决赛对阵意大利之后(那场比赛德国传球成功率76.6%),德国在世界杯最低传球成功率。一夜之间,德国足球推翻了过去对传控的痴迷和执着,回到熟悉的节奏上:坚决防守反击,减少个人盘带突破,加强拼抢。
传统的德国球星,应该是鲁梅尼格、贝肯鲍尔、马特乌斯、巴拉克、卡恩式的硬汉,崇尚铁血、纪律、身体。2002年世界杯8-0血洗沙特,成为经典的“以大欺小”式胜利,1米89的巴拉克,1米89的哈曼,1米93的扬克尔,用高空轰炸和冲击力摧垮对手。10多年前德国足球陷入低迷,步伐沉重、老迈,打法落后,只是靠着精神层面上的因素支撑日耳曼战车。2006年世界杯克林斯曼带领的德国是转折点,德国队在本土世界杯上掀起青春风暴,更多的天赋,鼓励个人发挥,德国足球面貌焕然一新。
勒夫接手德国队之后,在克林斯曼的基础上继续改进,2008年欧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德国连续败给西班牙,师夷长技以制夷,德国也转向传控之路。尤其是瓜迪奥拉执掌拜仁,勒夫全盘复制TIKI-TAKA打法。拉姆踢后腰,采用无锋阵型,坚持短传配合,减少传球失误。小组赛首战4-0屠杀葡萄牙,德国的控球大获全胜,但2-2平加纳,1/8决赛艰难淘汰阿尔及利亚,又证明德国的改革并非完美。换上克洛泽恢复传统打法,德国进攻更有杀伤力。
对阵法国,勒夫又让德国回到传统踢法上,克洛泽中锋,穆勒和厄齐尔两边,但踢防反的德国少了最重要的武器:速度。这是德国先天缺陷,世界杯之前最好的速度型边锋罗伊斯受伤,厄齐尔和格策并非速度型攻击手。尤其是格策,德国媒体期盼他成为战车新核心,但3场比赛下来,格策仅有1次威胁传球,两次成功过人,3场比赛还有4次丢球,远不如在德甲场均1.4次威胁球,3.5次成功过人的表现。
许尔勒是唯一的速度型边锋,但指望他作为箭头人物攻城拔寨,这有些不靠谱。许尔勒从来都不是得分好手,2012-13赛季德甲,许尔勒34场比赛122次射门,雄踞德甲射门榜榜首;70次脱靶同样是排名第一。在切尔西时,穆里尼奥曾将许尔勒当单箭头使用过,状态好时过人如麻,还能上演帽子戏法。状态低迷时木桩都过不去,还一次次将皮球打向看台。对阵法国,许尔勒在下半场获得两次绝佳的反击机会,尤其是第82分钟德国4打2的反击,许尔勒无人盯防射门太正,错失扩大领先优势机会。
打反击一定要有前场支点,要么是像C罗式的超级得分手,要么是本泽马式的能组织策应拿球的中锋。但德国想要打反击,不仅缺少优质的速度型边锋,还缺少进攻支点。如果克洛泽年轻几岁,控球、速度、射门准星都不俗的K神能完美胜任9号。但勒夫手上的克洛泽,已经是36岁的老将,2013-14赛季K神在拉齐奥25次联赛出场只有7球2助攻,年事已高的克洛泽,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多次高速短距离冲刺。剩下两场比赛,德国到底是继续用无锋传控打法,还是回到防守反击、拼身体重对抗的传统?留给勒夫的思考时间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