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我的世界杯,易起狂欢

第5期

高贵的英格兰 粗鄙的足球

评论:

英格兰的足球文化充满矛盾性。莱因克尔、贝克汉姆代表优雅和绅士足球,但诸如海瑟尔惨案等因为足球流氓引发的暴力、冲突事件,却给英格兰足球蒙羞。在英格兰,足球从“粗鄙”起步,但足球又能代表“高贵”的绅士形象。

足球起源于中国?或许是,但14世纪的英国,就有足球的雏形。两个相邻的村庄争夺战利品,男女老少上百人,为了争抢一个球状物体,可以使用拳打脚踢,甚至斗殴,直到抢得球状物算胜利。这是英国的“古足球”,是一种暴力游戏。

18世纪的英国,发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生活中的斗鸡、斗狗游戏,在城市圈逐渐绝迹。码头工人,煤矿、棉纺厂、钢铁厂劳工,长期受到资本家的压榨,极度压抑的他们经常聚众酗酒,打架斗殴。如何让减少这样的暴力事件?诞生在校园的现代足球被引入到工人阶级中。足球取代打架斗殴,成为工人们驱赶寒冷、发泄荷尔蒙的工具。

每次世界杯,随着英格兰远行的有两大集体:美艳的太太团、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尽管90%以上的英国球迷不是带着闹事的态度去看世界杯,但不管是在1998年的法国,还是2002年韩日,2006年德国,2010年的巴西,外界谈“英格兰球迷”色变。南非世界杯,3200名英格兰球迷上黑名单;今夏的世界杯,英格兰警方提交2500名球迷名单,禁止这些人前往巴西看世界杯。即便不允许他们出国看球,但英国警方依旧担心,公共看球的电视大屏幕会聚集一大批闹事分子。

酒精+荷尔蒙+狗仔队酝酿的英国足球流氓文化

当荷尔蒙和酒相逢,往往意味着真性情的释放。英国人是全世界酒量最大的群体,2010年英国内政部统计,由酗酒引起的犯罪和骚乱,政府每年要花80亿至130亿英镑去整治。英国的酒文化盛行,未成年人酗酒比例达33%,是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两倍多。看球喝酒,成了英国人最喜欢的消遣方式。1985年举世震惊的海瑟尔惨案,是英国足球流氓恶劣的展示。流氓借着醉意拔起栅栏上的铁管、扯开铁丝网,举着酒瓶追打尤文图斯球迷,600多人受伤,39人死亡。

不喝酒不看球,那不是英国人的生活。喝酒看球之后不闹点动静,也不是典型的英国球迷作风。在英国人看来,看足球是最好的宣泄方式。远的不说,2011年8月,也就是2011-12英超新赛季前夕,伦敦、利物浦等地区爆发的英国骚乱,足球流氓闻讯出动,汽油弹引燃了汽车、商店和公交车,戴着面具的青年在大街上游荡,警局遭人纵火,场面极为混乱。英国人向世界展示优雅时,总有流氓事件极力反驳。

提到球迷的流氓文化,不得不提到英国媒体的狗仔文化。英超的知名度和推广度世界第一,但报纸和电台专注的不是足球本身,而是热衷八卦,将足球当社会事件放大。英国小报对于球星私事的挖掘以及打击程度,超过了全世界任何媒体。加斯科因、杰拉德、特里、克劳奇、阿什利-科尔、鲁尼、吉格斯……以《太阳报》为首的媒体,不是以专业手段报道比赛为出发点,而是利用大量庸俗不堪、哗众取宠的方式吸引读者。这样的风气也带坏了整个英伦媒体,英伦的狗仔文化也就悄然形成。狗仔媒体和流氓球迷,一个爱挖,一个爱看,可谓是相辅相成。

英格兰足球矛盾和统一:英式欧式两种风格

球员和普通人一样,都受到文化和风俗的影响,在英国这样绅士和流氓并存的国度,球星们也有不同的面貌。英国人将自己国家的球员分为两个类型:英式和欧式。托尼-亚当斯、保罗-因斯、鲁尼这些彪悍的汉子,秉持传统英伦足球的坚强、硬朗风范;像莱因克尔、贝克汉姆、麦克马拉曼、欧文这样聪明、有风度的男人,则是英国人眼中的“欧洲人”。欧式的英格兰球星,受教育程度更高,除了精湛的球技之外,离开绿茵场,他们在电视台侃侃而谈,在报纸上发表深度内涵文章。

在流氓和绅士中切换的英国球员,巨大的差异性让人惊叹。布莱恩-罗布森可以轻松喝掉20瓶啤酒;英格兰足坛唯一的技术天才加斯科因烟酒不离手,40多岁便生命垂危,北爱尔兰的传奇,昔日曼联7号乔治-贝斯特,60岁不到就离开人世,酒精和纵欲毁了一代天才。如果没有足球,这些人就是彻头彻尾的流氓,与街头醉酒闹事的普通人没有区别。但贝克汉姆、麦克马纳曼们就完全不同,小贝是申奥大使,在英国上流社会也有极高的地位和人脉。到底是“绅士”多还是“流氓”多?这好比是伦敦的迷雾一样,看不清。

造成差异的原因何在?莱因克尔、贝克汉姆只是少数自律性极高的“绅士”,更多三狮球员属于被高估的范畴。英格兰球星,也是被宠坏的群体。斯科尔斯直言不讳的指出:“英格兰是由一群被娇生惯养的男人组成的球队,有点成绩就飘飘然,媒体和俱乐部的大肆吹捧,营造出名不副实的虚假繁荣。英格兰每次都是热门,但其实并不具备夺冠实力。”英超巨大的吸金能力,制造一批变味了的足球富翁,索要高薪,动不动闹转会,沉迷在媒体的盛赞中,自律性不高

被压抑的英国人——绅士越多 流氓越多

英国人立志培养绅士,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写道,英国教育的最大目的,是让所有人都成为绅士,每个英国人都认为自己是绅士。但绅士和流氓,在英国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英国人存在天使和魔鬼的两面性,上流社会的白领男女平时道貌岸然,但也是色情俱乐部尝试虐待和被虐待的感觉;绅士越多,往往意味着压抑越大;情感火山的喷发,力道更惊人。

威廉王子穿着时尚举止优雅,良好而严格的皇家礼仪,堪称绅士代表,威廉王子的绯闻女友可以组成一支足球队,像乐坛小天后布兰妮、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侄女劳伦等等,但威廉王子的偷情丑闻不断;哈里王子全裸参加舞会,背后依偎着全裸女郎,在酒店VIP套房狂欢,照片一经披露,引发全世界的震惊。英国皇室丑闻代表着高等文化,但这里传出的丑闻从未停止过。所谓的绅士文化,只属于表面现象,这是一种休闲的态度,追求高雅,比如艺术、高尔夫、赛马等。但人类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所谓的绅士文化几乎失去空间,镁光灯之下的绅士,必须保持绝对优雅的形象,这种压抑何处释放?流氓文化是最好的出处。

pic

英格兰的足球文化,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来回切换。人类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所谓的绅士文化
几乎失去空间,唯有粗鄙之举才能宣泄压力。

pic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