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型控球PK防守型控球:得控球者将得天下
阿根廷和德国第3次在世界杯决赛相遇,从小组赛3场、淘汰赛3场来看,两支球队都是强调控球的打法。世界杯首战阿根廷2-1击败波黑,主帅萨维利亚排出532的阵型,梅西赛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喜欢这种踢法,我们要将球控制在自己脚下。”萨维利亚马上采取梅西的建议,阿根廷注重场面的控制,小组赛树立加戈为核心,到了淘汰赛,马斯切拉诺成为传球、触球最多的阿根廷球员。
在梅西的建议下,阿根廷回到433,对传球和控球更加重视。OPTA数据显示,阿根廷场均控球率58.5%,在16强中仅次于德国;阿根廷85.9%的传球成功率85.9%,在16强中也是仅次于德国。在短传数量上,阿根廷场均468脚短传,16强中仅次于德国。勒夫的德国更是控球迷恋控球,场均59.4%的控球率,86.4的传球成功率,场均558次短传,都是排在16强之首。
同样是控球踢法,阿根廷和德国却有很大不同。德国的控球手脚下更细腻,传球更有威胁,属于传统的组织者。阿根廷缺少顶级的组织型后腰,马斯切拉诺成为攻防核心,这就造成了两支球队在控球理念上的差距。本届世界杯传球总数排在前5的有4人来自德国和阿根廷,马斯切拉诺509次传球排在首位,场均84.8次传球,成功率90.4%;克罗斯498次传球,场均83次,成功率为91.2%。拉姆(479次传球)、加戈(341次传球)分别排在总传球榜的第3和第5位。
克罗斯和马斯切拉诺控球能力上的差异,就是德国和阿根廷控球打法的区别。小马哥在巴萨踢的是中卫,克罗斯则是瓜迪奥拉、勒夫Tiki-taka战术的大脑人物。世界杯中克罗斯有13次威胁传球,排在所有球员第8位,马斯切拉诺只有8次威胁传球。在助攻数上,克罗斯有3次助攻仅次于哥伦比亚的夸德拉多,小马哥6场比赛还没有助攻进账。克罗斯场均2.2次射门,在对阵巴西的比赛中梅开二度,6场比赛还有5次成功过人。
马斯切拉诺是世界杯“传球之王”,他的作用更多体现在防守端。小马哥26次抢断排在榜首,同为后腰的克罗斯只有12次抢断。小马哥世界杯一共有13次拦截,克罗斯总共只有两次拦截。在解围数上,马斯切拉诺9次解围,克罗斯只有3次。同样是中场掌控者,马斯切拉诺和克罗斯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小马哥是阿根廷节拍器,萨维利亚防守体系的关键人物;克罗斯则是勒夫眼中的“哈维”。
德国的整体传控打法,勒夫在进攻中不是以强力中锋作为支点,而是靠克罗斯、施魏因斯泰格、赫迪拉分球,厄齐尔、穆勒在前场不停穿插跑动寻找空当。在传球数前10的球员里,有5名德国球员,克罗斯(2)、拉姆(3)、施魏因斯泰格(6)在中场控制,中后卫默特萨克(传球排名第7)、前腰厄齐尔(第10)则是后场和前场的控制点。阿根廷传球次数排在前5的球员是小马哥、加戈、加雷、梅西、萨巴莱塔,只有梅西1人是攻击手,其余4人都是中后场球员,显然,阿根廷的传控球更注重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