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歇赛两天,赶紧从比赛中抽身出来,和朋友们小聚了一次。看起来这次世界杯真是热到了民间,饭桌上的两个话题:第一是博彩赢了或输了多少。第二是谁能夺冠?
龙:看起来博彩业已经成为了足球的一部分了,不然无法解释一届没有中国队参加的世界杯,能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
卢:我们过去是看世界杯,这种用眼睛看电视的世界杯消费模式,到了2002年算是一个极限,从此看世界杯的兴趣点一路下滑。但12年后,中国人又重新找到了新的世界杯消费模式:博彩。这种借助移动互联终端实现的博彩,让世界杯不再是球迷们熬更守夜的“偷欢”,更成了全民参与的盛宴。
龙:你提到的第二个话题到了1/4决赛,也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但现在看起来,没有那支球队能显现出绝对夺冠的实力,包括荷兰和阿根廷。
卢:如果我们从历史上来倒推,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最后夺冠的球队,总是能为足球世界留下一些传诵的经典。1990年的西德队,是火力全开的攻势球队。1994年的巴西队,技战术方面没什么特别,但RB组合(罗马里奥-贝贝托),令他们的夺冠实至名归。1998年的法国队,助齐达内封王。2002年的巴西队,留给后世3R组合的回忆。2006年的意大利队很勉强,意大利除了胜利,好像就没剩下什么了。而2010年的西班牙队,则是把传控打法推到了顶峰。
龙:如果按照你从冠军遗产的角度来倒推本届的冠军,荷兰如果夺冠能为大家留下罗本-范佩西的组合,阿根廷如果夺冠,则是为球王梅西正名。显然,后者的意义更显重要。这也是这几年来国际足坛一直纠结的话题:从2009-2012年连续4年的世界足球先生梅西,对世界杯却毫无贡献。
卢:其实最近6年来的世界足球先生评选,的确就是看梅西和C罗的二人转,梅西连续4年当选,C罗一头一尾也拿了两次。但两人在国家队赛事上的贡献毫无亮点。所以到了双数年份有世界杯、欧洲杯这种大型赛事时,会发现一个很荒诞的情况,这六年来两夺欧洲杯,一次夺得世界杯的西班牙队,无法为世界足球提供一个众望所归的球王。2010年南非世界杯,冠军队的伊涅斯塔和哈维,居然不敌连4强都没有进入的梅西。2012年欧洲杯冠军的西班牙,还是不敌梅西。而梅西是靠他在俱乐部的数据,刷赢了他在巴萨的西班牙队友。
龙:这点是毫无疑问的。6年来这两个球员真是把在联赛中的个人数据刷到了一个新的高度。C罗2011年把西甲最佳射手的进球数提升到了40个,要知道从1928年以来,西甲的这个数据从来没有翻过4字头。2012年梅西更狠,把这个数据刷到了50个,占俱乐部的进球数的40%以上,这在欧洲联赛绝对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2013年稍有跌落,也达到了46个。这种恐怖数据,是梅西连续4年获得球王称号的原因。但带来的新问题是,除了数据,还能给我们什么?2002年罗纳尔多的8个世界杯进球,帮助巴西夺冠,接下来的那一年,罗纳尔多转会皇马以24球成为西甲最佳射手。这种数据并不疯狂,但有说服力,它与大家在比赛中的感觉是一致的:罗纳尔多的确是那个时段,世界最好的球员。
卢:梅西的数据再疯狂,但说服力少了一半:没有世界杯的成绩。那就变成了你只是在联赛中故意刷数据而已,在另一个需要你的领域,你毫无作为。要知道阿根廷已经28年没有夺得世界杯了。没有马拉多纳,他们在世界杯上一无所获。
龙:本届阿根廷打到这个水平,马拉多纳也不满意,他认为阿根廷只打出了40%的水准。但是大家都不好意思把问题归到梅西身上,毕竟阿根廷走到现在也是他一己之功。上次我说过梅西大哥吃肉,也要给兄弟们喝汤。现在能喝口汤的只有迪马利亚,其他的阿根廷前锋全都哑火。
卢:阿根廷的困惑有两点:第一,究竟是梅西要为球队更多贡献,还是同伴们要为他更多贡献。现在阿根廷在状态就梅西和迪马利亚两人,但二人在场上的化学反应就有一次有效:加时赛1比0杀死瑞士。而梅西本人现在在战术意义上,已经是当年的马拉多纳了,但马拉多纳有布鲁查加,有卡尼吉亚,梅西能靠谁能充当自己的僚机?第二个困惑点是主教练的萨维利亚的能力越来越受到质疑。如何让梅西和迪马利亚之间有更多联系,梅西与伊瓜因、拉维奇、帕拉西奥究竟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前场进攻,我们在萨维利亚这里找不到答案。
龙:梅西小组赛三场比赛的跑动数据不到10000米,只有对瑞士的比赛因为多了30分钟才超过10000米,这个数据放到场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散步帝”。虽然我们不能简单以跑动数据来要求梅西,也许天王有天王的踢法,但就如你刚才所说,梅西在战术上已经充当了马拉多纳当年的角色,但在充当一支球队领袖和灵魂的角色时,他是否达到了当年马拉多纳的高度?从这个意义去看跑动数据,梅西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多?至少我很难想象,一个站着不动的领袖能在场上带动整个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