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四年前,德国队在布隆方丹4比1击败英格兰闯入八强。人们在赛后津津乐道的除了德国人精彩的闪电战,也还有兰帕德越过门线的射门却被裁判视而不见。尽管如此,坐在累西腓球场,我首先想到的还是之前和加纳的小组赛。德国队当时的形势比这一次要糟糕,首战击败澳大利亚后却意外输给塞尔维亚。最终厄齐尔的进球,帮助德国队1比0艰难击败加纳,最终也是和对手携手出线。
这样的版本像极了此次德国和美国的比赛。赛后克林斯曼主动上前去和勒夫拥抱致意,前者在比赛中始终关注葡萄牙和加纳的比赛,勒夫则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场上的局势。因此勒夫甚至还是从克林斯曼口中,才知道葡萄牙2比1取胜的结果。勒夫非常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他和克林斯曼的球队都进入16强。
赛前人们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讨论德国和美国是否会默契打平出线,德国人在1982年世界杯和奥地利联手做掉阿尔及利亚,让人们相信历史还会重演。但是不应该忘记,32年前的世界杯最后一轮小组赛并非同时进行,德奥两国是在阿尔及利亚和智利比赛后才登场。
在全世界都关注的情况下,德国和美国演戏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两支球队过去9次交锋都分出胜负,这一次也不例外。当你看了这场比赛,印象深刻的除了托马斯·穆勒的精彩进球,更多是两队球员激烈的身体接触以及发生的冲突,尤其是施魏因斯泰格和琼斯更是成为两军代表。就在好几年前,他们还曾经是德国队的队友,但是因为不满于勒夫宁愿选择养伤的博罗夫斯基,也不带自己去欧洲杯,琼斯愤而选择代表美国比赛。
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美国队也还有机会扳平比分,已经36岁的克洛泽狂奔70米参与协防的一幕,更是证明了德国人有多么渴望这场胜利。媒体赛前过多的讨论,反而激发了德国队球员一定要获胜的斗志。其实美国队又何尝不想拿3分,他们不想再现场那么多美国球迷面前输球。正如克林斯曼所言:“追求胜利就是美国人的心态,否则我们也不会在领先葡萄牙的情况下依然大举进攻,结果最后时刻被对手扳平,但是我们绝不后悔。”
克林斯曼赛后对于出线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提到了球员们过于尊重德国。其实问题并不在于敬畏对手,还是因为美国队出线形势相对复杂,让球员们头脑无法完全放松。而且体能也影响到美国队的发挥,尽管克林斯曼对于首发阵容做出两处调整,但是毕竟美国队少休息一天,这在气候条件格外复杂的巴西显得尤其重要。
勒夫今天对于德国队首发阵容的两处调整,体现出他一方面不会改变自己新的战术阵型,另一方面又要根据球员的状态进行调整。施魏因斯泰格取代赫迪拉是众望所归,皇马中场在用最快的速度复出后,身体状态在激烈拼抢的情况下有些力不从心。勒夫干脆让赫迪拉本场比赛彻底休息,从而为淘汰赛赢得时间。施魏因斯泰格的体能其实也坚持不了90分钟,但在今天的比赛中表现出十足的斗志和领袖气质。只是“小猪”在场上有时候显得脾气过大,或许这和他之前两场比赛都担任替补,渴望有表现机会有关。
勒夫本来想要发挥波多尔斯基的冲击力,但是几次边路插上传中都不理想。从目前的情况看,小波还是更适合在下半时担任替补,他在出征世界杯前两场比赛出场后的表现都相当抢眼。德国队的优势在于勒夫手中的牌很多,可以根据对手以及自身状态灵活进行调整。和美国的比赛,德国队在抗压这一环节也要比和加纳比赛时改善不少,一度备受争议的拉姆和厄齐尔等人,状态也都在稳步回升。
接下来1/8决赛,德国队的对手恰恰是1982年被他们坑害的阿尔及利亚,但是相信德国队过关问题不大,就像两年前欧洲杯小组出线后收拾希腊一样。但勒夫需要在下一场比赛将球队状态调整到最佳,接下来很可能对阵法国的八强战,德国队将在本届世界杯第一次感受到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