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留洋作死默契:海归难踢默契球 攻势足球且不见整体
毫无疑问,日本在亚洲足坛的技术优势相当明显,很少有亚洲球队能招架住日本的控球打法。当然,日本的控球打法在亚洲畅通无阻,自然是因为除韩国和澳大利亚外,其他球队很少能给他们进行逼抢施压。日本球员自身基本功扎实,而且从小都是接受一样的足球理念,这其实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素。南非世界杯上大获成功,除了相对默契的配合外,主要原因还是能在反击的战术指导下通过快速传递发挥本田的个人能力。
不过在扎切罗尼上任后,他认为以防守为主的战术存在着极限,这或许可以帮助日本队再次在世界杯上小组出线,但无法更进一步,因为需要迫切的突破,日本队启用了更冒险的攻势控球战术。但众所周知的是,西班牙和德国打控球战术,除了他们的球员个人技战术能力要远在日本球员之上外,他们的国家队主力阵容基本上是以一支俱乐部为班底打造的。西班牙以巴萨为班底,而德国显然是以拜仁为基础。主力球员通过在俱乐部中的磨合打造,很容易在国家队中打出极高的默契球。
西班牙式的控球足球,需要通过不断的快速短传、跑位以及控球,而且在快速短传的同时,旁边还要有3名左右的队友在进行穿插跑动接应,这对球员的战术、体能以及相互之间的默契程度要求非常高。西班牙式足球是一种近乎偏执的足球,踢这种足球需要三大必备因素:精准传球、勤奋默契的跑位以及多个出球点的选择。
日本球员不缺乏勤奋的跑位,但主力球员们分散在各个欧洲球队,在多个出球点的选择上缺乏默契。另外,精准传球,除了考验球员们的脚法外,有时候更多也考验传递双方的默契度。日本队的前场球员中,后腰位置上是德甲和J联赛配对,三名攻击型中场则是来自曼联的香川真司、AC米兰的本田圭佑以及德甲美因茨的冈崎慎司。前锋球员中,大迫勇也在德甲,大久保嘉人和柿谷曜一朗则分属J联赛不同的俱乐部。这些球员在各自俱乐部都是执行不同的战术,再捏合到一起打控球,就很难实现默契的整体性配合。
日本队在去年的热身赛上连续输球后,在南安普顿效力的中后卫吉田麻直言他相当迷茫和困惑。因为日本队所踢的足球和他在俱乐部中的风格完全不同,扎切罗尼要求三条线的间隔相当短,一旦对手打日本队身后,吉田麻也的弱点完全暴露,而后腰球员又不能对其及时进行保护。后卫线不断丢球,吉田麻也称为了坚持所谓的攻势足球,他只能无奈贯彻扎切罗尼的战术思路。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足球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都有可能成功。踢控球足球本身没有错,但这需要技术做支撑,默契为基础。但在世界杯的舞台上,日本队的技术相比欧美球队毫无优势可言,默契度有多好也谈不上。香川真司和本田圭佑是日本队的双核,但在本届比赛中,这两人很难产生化学反应,更多时候是在单打独斗。而且,日本队在本届比赛中所打进的2球,其实都不是传控形式下的产物,反而都是冈田时代留下来的东西。对阵科特迪瓦,长友佑都横敲,本田依靠个人能力解决问题。对阵哥伦比亚则再次是本田依靠个人能力反击中突破送出妙传,冈崎慎司抢点头球破门。
和哥伦比亚的比赛结束后,扎切罗尼称日本队发挥了自己的水准,踢出了自己的足球。扎切罗尼其实说得并不准确,日本队本场比赛的确有几次绝好的机会,但其实都不是控球创造的,而均是通过中后场拦截后的反击和个人能力创造的,这一点绝对值得扎切罗尼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