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练作死战术:德甲帮打控球 扎帅用人连犯错误
日本队出征巴西的23人大名单中,有12人效力于欧洲联赛。其中在德国踢球的多达7人,分别是沙尔克04的内田笃人、汉诺威96的酒井宏树、斯图加特的酒井高德、纽伦堡的长谷部诚、美因茨的冈崎慎司、纽伦堡的清武弘嗣、科隆的大迫勇也。如果再加上如今效力于曼联,曾经效力于多特蒙德的香川真司,以及曾在沃尔夫斯堡的大久保嘉人,日本队的德甲帮多达9人。
可以说日本是亚洲整体实力最强的球队,凭借着控球战术在亚洲战无不胜。为此,在扎切罗尼上任后,他抛弃了前任冈田武史在南非世界杯上制定的防守战术反击战术,开始大打所谓的快速攻势足球。日本队如今的快速攻势足球阵型相当紧凑,进攻时后卫和前锋的距离只有20米,也就是说三条线相互之隔10米。
阵型的阵型有利于技术出色的日本队打出精准的传切配合,但世界杯的层面和亚洲级别显然不同,在世界杯上,日本队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紧凑的阵型在高位逼抢中根本无法有效给对手施压,而日本队在攻上去的同时,孱弱的防守屡屡被对手打穿,后防线的巨大空当以及日本球员自身的身体劣势尽显。但在这个时候,主帅扎切罗尼的用人以及调整都出现了问题,在惨败哥伦比亚后,扎切罗尼一直称球员们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准,但只字不提自己的执教问题。
实际上,扎切罗尼针对所谓的控球战术,在细节推敲上存在不足,并没有针对蓝武士个人特点对战术进行细化,这或许和他之前执教的球队从未踢过西班牙式的足球有直接关系。扎切罗尼在执教日本队前一直在意甲执教,执教球队包括米兰双雄、乌迪内斯、拉齐奥以及都灵。在他执教这些球队期间,意大利人的战术和控球足球牛马不相及,其中在拉齐奥期间更是将两大技术型中场门迭塔和费奥雷摁在板凳上。
日本队或许可以在比赛中拿到高控球率,但得势不得分的问题一直存在,本届世界杯上,无论是大迫勇也、大久保嘉人还是柿谷曜一朗,在对手的防守下很难获得像样机会。根本的一点就是这些球员更像是抢点类型前锋,身材都存在缺陷。对阵希腊和哥伦比亚的两场比赛中,日本队在禁区内都获得了大量得分机会,如果扎切罗尼带上荷兰裔的高中锋哈夫纳尔(1米94),或许可以解决部分问题,毕竟他的存在意味着日本队禁区内有一个支点。另外,年轻国脚柿谷曜一朗的特点就是善于突破,但在扎切罗尼手下,柿谷曜一朗变成了一个抢点类型的前锋,一位年轻前锋无法发挥自己的特点,只能在这样的大赛中迷失,甚至面对单刀球时都无法攻破43岁老门将蒙塔拉贡的球门。
对阵科特迪瓦的比赛,日本队的中场完全被动,中场无法控球,在这个时候,扎切罗尼原本应该通过换人来加强中场的控制继续坚持自己的传球配合。但日本队却在被反超比分后阵型前压的同时不断边路传中,科特迪瓦这时心态彻底放松,因为他们太喜欢和日本队进行身体对抗了。和哥伦比亚一战,双方上半场1-1战平,日本队需要取胜才能拿到出线的机会,按理说扎切罗尼应该在下半场换上进攻球员进行殊死一搏,但意大利人依旧是按部就班的对位换人,香川真司和冈崎慎司被换下,换上清武弘嗣和柿谷曜一朗,另外还换上了一名防守型后腰山口萤,这样的常规出现在生死战的最后45分钟,实在让人看不懂。
让一个意大利教练带一帮德甲球员打西班牙的控球战术。细数扎切罗尼世界杯犯的错误:前锋选择放弃高中锋,不用突破好的柿谷,对科特迪瓦下半场高举高打,这场的两个换人莫名其妙,要攻的时候却换防守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