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组风格相似囤积中路 梅西被拖累死
在外界看来,阿根廷是超一流锋线,二流中场,三流防线,却忽视了阿根廷边路的问题,萨维利亚带了7名攻击手,四大天王、帕拉西奥、拉维齐、马克西。这7人,迪马利亚是边锋出身,马克西虽能踢边锋,但年事已高,突破和跑动能力远不及当年,其余5人是前锋、二前锋。2010年世界杯马拉多纳6大神锋亮相南非,但特维斯拉边的踢法并不成功;4年之后,阿根廷又遇到同样的问题:同一类型的攻击手太多,在需要变化时,阿根廷缺少B方案。
伊瓜因是纯射手,阿奎罗作为二前锋习惯在中路活动,梅西最近这4年一直是9号球员,OPTA数据显示,从2010年世界杯到2014年世界杯这4年,阿根廷的3大前锋梅西+阿奎罗+伊瓜因,联赛总进球数达到惊人的292球,如果算俱乐部各项赛事总进球,梅西4年227球,阿奎罗102球,伊瓜因82球,3人总进球数达到411球!换句话说,3个人加起来平均1年进球数超过100个。这么恐怖的得分手,让他们远离禁区、在中路活动,显然是极大地浪费。
从世界杯小组赛两场比赛来看,梅西、阿奎罗和伊瓜因的平均站位可谓是“形影不离”。尤其是阿奎罗和梅西,萨维利亚希望两人联系更紧碰撞出美妙的火花,不过在对手链式防守下,梅西和阿奎罗很难联系起来——事实上他们的触球机会寥寥无几。2-1击败波黑,阿奎罗踢了87分钟仅有13次传球,成功次数仅为8次,传球成功率62%;梅西上半场27次传球19次成功,失误率高的惊人。次战1-0击败伊朗,阿奎罗仅有33次触球,其中18次传球15次成功。首发出场的伊瓜因只有20次触球,12次传球,阿奎罗+伊瓜因两人,总共53次触球30次传球,加起来还不及梅西(68次触球42次传球)。
伊朗属于诱敌深入的踢法,防守大师奎罗斯将防线布置两层甚至三层,每层防线距离保持在10米左右,将打进去封堵得水泄不通,这样技能有效的防止阿根廷中路的短传配合和个人突破。面对大巴防守,脚下活细腻,身体灵巧的阿奎罗也没有机会,全场比赛阿KUN竟然没有1次成功过人,也没有制造1次任意球!阿奎罗都被伊朗坚韧的防守限制死,更何况伊瓜因。小烟枪突破是0,制造任意球数量也是0。赛后whoscored评分,阿根廷的锋线双子星阿奎罗6.15分,伊瓜因6.1分,是首发11人中的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
阿根廷中路进攻打不进去,萨维利亚让拉维齐出场换下阿奎罗,表现平平的伊瓜因也被帕拉西奥换下。23分钟时间,换下伊瓜因的帕拉西奥顶在最前端,目的是顶住伊朗的双中卫。当然,伊朗固若金汤的防守没给帕拉西奥任何机会,国米前锋只有7次触球,4次传球2次成功,中锋换中锋并无特别效果。但拉维齐换下阿奎罗,倒是让阿根廷的进攻发生鲶鱼效应。从站位来看,迪马利亚居左,拉维齐在右路,梅西稍稍后撤,阿根廷的阵型看上去更像4231。拉维齐在23分钟时间相当活跃,有17次触球(只比伊瓜因少3次),两次关键传球(仅次于3次的加戈、迪马利亚和梅西),3次成功突破(仅次于梅西的7次,迪马利亚的6次),送出5次传中(仅次于迪马利亚的15次和罗霍的8次)。
很显然,拉维齐的出场让阿根廷的两翼真正飞了起来。伊朗并不惧怕阿奎罗式的渗透,也不惧怕伊瓜因、帕拉西奥和中卫拼身体。但阿根廷两翼齐飞,更富有冲击力、进攻更有宽度。事实上,梅西最后时刻打进的绝杀球,就是拉维齐的助攻,尽管这个助攻来得有些轻松。在那不勒斯效力时,拉维齐在边路来回穿插跑动,更多助攻和牵扯对手防线,成就卡瓦尼的高光;在巴黎圣日耳曼,拉维齐也给伊布做出战术牺牲。像阿奎罗、伊瓜因、梅西都是红花型射手,拉维齐这样类型的突击手在,阿根廷战术才有更多选择的余地。